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大型科学计算平台✍高精度重力场逼近与大地水准面计算系统PAGravf4.5(稳态)+地球潮汐负荷效应与形变监测计算系统ETideLoad4.5(时变),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重力场与垂直基准团队,集成二十年研究成果完全自主研发。科学计算平台基于公益性目的,致力于改善国内外地学领域严重匮乏此类计算资源的科技教育环境,展示大地测量魅力潜力,重构协同异构大地测量基准(多源异质地球数据深度融合的大地测量系统与多种异构地球观测技术协同的大地测量框架),夯实大地测量应用效能,支撑海量地球观测智能化。
高精度重力场逼近与大地水准面计算系统(Precise Approach for Earth Gravity field and Geoid)PAGravf4.5,严格遵循物理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技术要求,统一构造地球外部各类场元、多种性质地形影响的解析算法体系,以应对复杂情况下地球物理重力探勘与重力场数据处理需要;科学构建完备的空域边值问题积分解与谱域径向基函数逼近算法体系,实现多种异质数据混叠的重力场全要素建模与1cm稳态大地水准面精化;挖掘地球重力场数据与方法在高程基准优化、统一与应用计算中的潜力,大力拓展其应用水平。 地球潮汐负荷效应与形变监测计算系统(Earth Tide, Load Effects and Deformation Monitoring)ETideLoad4.5,旨在采用一致的地球物理模型和统一的数值标准,构造相容的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算法,精确计算各种大地测量各类潮汐与非潮汐形变效应,统一大地测量时空监测基准和参考历元,计算分析全球和区域各种地表环境非潮汐负荷效应,深度融合多源异质大地测量和地表环境观测数据,实现陆地水、负荷形变场及时变重力场的高精度逼近,定量监测地表动力环境与地面稳定性变化,科学支撑多源异质大地测量数据深度融合与多种异构大地测量技术协同监测。 |
科学计算平台集课堂教学、自学练习、应用计算与科学研究于一体,适合大地测量与地球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航天与卫星动力学、以及地震与地球动力学等领域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
两套科学计算软件系统,都在Visual studio 2017 x64集成环境中,采用QT C++(界面)、Intel Fortran(核心功能模块)和mathGL C++(数据可视化)代码级混合编程技术研发。PAGravf4.5包含近50个win64程序和500多个功能模块,ETideLoad4.5包含50多个win64程序和600多个功能模块。为方便课堂教学与自学练习,两套软件系统均配置完整计算样例。每个程序样例目录下包含操作流程、输入输出数据和程序界面系列截图文件。完成全部样例练习后(每套软件约5个工作日),基本具备独立使用软件系统的能力。
✍课堂教学 ✍独立自学 ✍工程计算 ✍科学研究
2018-09-30
受大气、地表水及地下水动力环境影响,地面站点位置及地球重力场随时间变化。以CORS站网为主,少量重力台站为辅,采用负荷形变与重力场严密组合方法,综合确定了2011-01-2015-06三峡地区垂直形变场及重力场月变化。
2022-01-18
章传银,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重力场与垂直基准。自主研发重力场及大地水准面精化系统PALGrav3.0、地球潮汐负荷影响与形变监测计ETideLoad3.0,已在多个科研和生产单位使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中国导航定位协会科技特等奖、一等奖各1次,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
2021-12-03
基于当前调查监测资源,以CORS网为控制,以岩土层为监测对象,按形变动力学及重力场规律,约束同化水文气象观测,无缝连续监测地面形变、重力、地倾斜与地下水储量变化,定量监测区域稳定性变化,跟踪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空间分布、联动关系与时间演变态势,实现地质灾害危险性数值预报,定量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性,发现新的潜在易发区,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等提供支持。
2021-04-14
缺乏有效的大地水准面成果精度评估方法,是高程基准现代化及其成果应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GNSS水准高程异常与重力场频域误差特性,研究GNSS水准与重力地面高程异常融合的技术要求,进而提出一种大地水准面成果的误差表达与精度评估方法。 |